时间 2024-01-16
栏目

国内

阅读

1634

有书创始人雷文涛:聚焦能力圈,实现复利式增长

     演讲者:有书创始人兼CEO 雷文涛

执笔人:有书书友 宇涵

阅读是为了什么?

了解世界、认识自己、克服困难、丰盈内心……凡此种种,皆是阅读的益处。

画家董其昌说: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”如今交通便利,万里路易行,万卷书却难得。有太多人,已经没有时间和心力,去耐心读完一本书。”

自2014年以来,全民阅读已连续10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。现如今,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。

八年前,有书创始人兼CEO雷文涛发起了有书共读行动计划。“你有多久没有读完一本书了?”的疑问,引起了朋友圈无数人的共鸣。

俗话说:一个人可能走得很快,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。

八年来,有书以公益之心、笃行之力,坚持每周与书友们共读一本书。时至今日,有书已建立了160多个城市的共读会,吸引了超过7000万书友加入,与书友们完成了452本书的共读计划,成为国内广受书友好评的共读成长社群之一。

除了推动书友共读计划外,有书还拓展了有书APP、会员业务、终身教育业务以及有书空间的业务。

莫言说:将来总有一天,我们会看不清字、走不动路,但是躺在床上,也可以回忆自己曾读过的那么多书。

读书,不仅是为了我们,也是为了这个时代。一起阅读,和时代同频共振,积极响应全民阅读的号召,提升自己的知识积累,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,对社会有价值。

近日,在成长的力量有书共读大会上,有书创始人兼CEO雷文涛致辞并做主题分享。他与大家分享了他的读书心得,也分享了如何用书籍中的力量,来对抗这个不确定的时代。

以下是雷文涛演讲的全文:

我在2019年就提过一个词:乌卡(VUCA)时代。所谓“VUCA”是volatile,uncertain,complex,ambiguous的缩写,四个词的意思分别是:不稳定、不确定、复杂和模糊。

我们这代人,面对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。没有太多一蹴而成的成功,没有一个金饭碗吃到老的幸运,也没有持久的好运,我们每天都会面对着不停的变化。

如何从容应对这样的大时代?

要从内在底层的信念开始重构。如果说我们的生活是一栋华美的大厦,我们的信念系统就是我们这个大厦的地基,地基打的更厚实,更坚定,面对风风雨雨才会矗立不倒。

人怎么构建信念系统?

有三个点是大家可以把握的。

首先,我们要接受不确定性本身。

我们认识到不确定是势在必行时,我们的观念意识,我们所有的预期都会改变。

一旦接受不确定,我们思考问题的切入点、破局点时,都会更加的冷静。生活本会如此,唯有迎难而上。

我还是个青葱少年时,需要骑自行车上学。

当时的学校建在一个高高的山坡上,担心山下车水马龙,行人、自行车、农用机……

一开始每次我快骑到坡顶,都焦虑不堪:如果前面坡陡路险,万一撞到人怎么办?

后来每每想起,我总觉得那路就隐喻着人生:总有突发状况、总是不确定——总是让人忐忑不安。

但是,你已经在那里了,唯一的选择就是,继续骑行下去。

谁知,经历一两次后,我发现,那坡根本就没那么可怕。

后来发现,那个小山坡,似乎也是世界的缩影:总有不确定、总有困难和迷茫。但人也总有勇气、试错和坚持的力量,让人可以克服困难,勇往直前。

到现在我也相信,任何问题都是有解的,复杂的问题可以简化、细化、拆解,最后我们就能非常好的应对各种复杂的状况。那高高的陡坡,原来也是可以平稳通过。

其次,我们要学会接受,人生本就苦难重重。

这是名作《少有人走的路》的开篇语。可能听起来有些悲观,但悲观背后反而是乐观的精神。

为什么说人生苦难重重?我们可以从世界运行的基本原理出发来看:“熵”。

熵是一个物理学原理,它讲的是能量从有序的状态必然会流向无序的状态,“水往低处流”就是这个道理。

但是,我们作为大自然的奇迹,有自由意志的个体,我们还有一个特别的本能,“人往高处走”,人能逆自然而行动。

但是这种逆势而行需要保持开放,打破平衡,不断地吸取外界的能量,需要不断地做功才能达成这样一个可能性。

人以及生物的进化是违反自然基本规律的,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经历重重的磨砺。

第三,我们要学会本自具足

佛家六祖慧能说:“何其自性,本自具足!”意思就是,每个人本身都有让自己圆满的能力。

我们无需依赖外界,只需专注于内心的平和与情绪的稳定。通过培养内心的宁静和专注,我们便能触及内心深处的力量源泉。

同时,在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挑战中,我们的心智也能够得到锻炼,得以成长。

这个过程让我们不断地发掘和释放内在的潜力。这个潜能,始终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深处,只等着我们用心发掘。

过往是逝者如斯,难以补救,未来则是不确定的,只有当下是我们的。

因此,与其为过去后悔,为未来担忧,为何不选择活在当下?让当下更平静、更笃定、更从容?

我们的未来是由每个当下的一刻刻累积而成的,为什么不让当下更专注?

专注当下,能让我们效率更高,成果更丰厚。

活在当下,意味着我们不再为过去后悔,也不再为未来焦虑。不再用负面情绪影响行动,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手头的任务上,用心去体验每一个瞬间。让每一个充实活过的今天,都不会变成留有遗憾的昨天。

种一棵树最好的时候是十年前,其次是现在。当下就开始,当下就出发,未来之路也会自然延伸到脚下。

如果我们能活在当下,有长远的眼光,未来也一定会更好。

《当下的力量》里说:“所有的消极都是由心理时间累积和对当下的否定造成的。”不恋过往,不惧将来。本自具足,活在当下,方能为自己开辟宁静的精神乐土。

重构信念系统,然后呢?

我们知道世界是不确定的,我们也愿意接受人生的苦难,我们也相信自己是一个小宇宙,能够活在当下。

那我们就要开心出发,我们要把自己的特质变成优势。

首先,我们要认识哪些是我们的特质。

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说,认识你自己。这是最最重要的事情。

如果和企业经营类比,认识自己就是作为个体的战略问题。

你的特质是什么,你的优势是什么,你的能力是什么?只有认清了自己有什么、要什么,我们才能够在这个交集当中做出最优的选择,让自己作为一个个体所积累的这些资源和能力,释放出最大的能量。

认识自己,可以从先天行为特征开始。

人总会有一些先天的性格倾向。心理学里分:多血质、粘液质、胆汁质,抑郁质。

多血质的优势是灵活度高,善于交际,领导力强;

粘液质的反应会慢一点,但自制力更强;

胆汁质的人情绪易激动,但也非常的血性,非常的仗义;

抑郁质的人可能很敏感,但也会有更强的感知力和创新力。
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先天性格,先天优势和劣势,找准自己的性格特质,才能扬长避短,发挥特长。

除了我们与生俱来的性格特质,我们还可以寻找自己的热爱。

找到了自己的热爱,才能乐此不疲,孜孜不倦。

我在创业的时候,大概四年的时间里,每天晚上到凌晨,都伏案工作,乐此不疲。四年如一日,从不懈怠。

过了几年,有书的业务有了突破,我爱人才告诉我:“看见你每天坐在书房里辛苦的背影,我感觉很心酸。”

但其实我自己很快乐,因为我真的热爱这件事,每天工作时,我都感觉自己进入了全神贯注的心流状态。

如果没有热爱,我不会坚持这么久,不会坚持陪伴大家阅读,为全民阅读的事业奉献属于自己的力量。

找到自己的热爱,做事会事半功倍。而且,现在已经是一个多元的世界,每一条路都会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。

此外,我们要找到我们的擅长,定位出属于我们的能力圈。

能力圈就是那些我们自然发挥、无需过多努力就能达到不错水平的领域。

一旦我们找到了这个“能力圈”,我们便能在其中如鱼得水,无论是面对日常工作还是生活中的挑战,都能以一种从容不迫、游刃有余的姿态应对。

这种状态不仅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加高效,还能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满足感与自信心的提升。

最后,我们也要找到自己的不公平优势,这也是一种特质。

有本书就叫《不公平优势》,它鼓励我们更客观理性地看待世界:这个世界,本来就不是公平的。

譬如,你天生就长到1.9米,你就更容易成为一个篮球运动员;智商更高的人,学东西就是容易快;家境富裕的人,就是容易得到更多教育资源……不必否认,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。

但反过来看,它又是公平的——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,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不公平优势。要相信,天生我材必有用,找到自己的能力圈和发力点,更容易事半功倍。

为了充分展现我们的潜能和优势,我们需要在内心深处扎根,同时精心修剪那些可能阻碍我们成长的枝杈。

以抑郁质的人为例,他们往往天生拥有一种敏感而内向的特质,这让他们更具有洞察力,但是,也更容易感到失落。

因此,我们不能任由这自己的特质无节制地发展,而是需要适时地进行调整和自我管理。

这意味着,我们要学会如何在保持个性的同时,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应对策略。自己在坚韧地向上生长时,也要学会向下扎根。

向下扎哪些根?

首先,是正心诚意。

俗话说:人品是最大的风水。

一个人即使天资平平,若心怀善良,便能吸引机遇与他人的援手。

相反,即使某人聪明过人、外表英俊,若心怀不轨,其人生之路亦难有善终。

我从未见过心怀恶意者能享有真正的幸福,即使他们在物质上看似富足,其内心世界也必然充满痛苦。

诚心正意,即意味着我们应保持一颗纯净的心,端正的意志,以及良好的品格。这是我们生命中最本源的力量。

其次,是实事求是。

实事求是,并不是一种品质,而是一种能力。

追求客观真实需要深刻的洞察力和清晰的思维。这要求我们对世界有透彻的理解,对人对己持有公正的态度,并能追溯事物的本质,面对问题时采取恰当的行动。

当一个人连事实都无法尊重和接受,甚至耍无赖时,此人多半无药可救。

实事求是既关乎个人的认知能力,也关乎其态度和价值观;

如果做不到实事求是既可能是能力上的问题,也可能是态度上的问题。

但无论哪种,都应该把它识别出来。

最后,要始终抱有同理心。

感知力是创造力的基石,而同理心则是创造力的核心。

我们需要培养敏锐的感知力,以深刻洞察世界和他人。同理心则是在实事求是之上更高维的认知能力,它使我们能够以己之心、度人之腹,这种强大的同理心是我们人际交往的宝贵品质。

微软CEO萨提亚·纳德拉所著的《刷新》一书中,同样提到了同理心,它被视为微软企业文化中的一部分。把同理心融入生活,融入事业,自然能长久受益。

当我们认清了自己的特质,修剪了自身的不足,再把特质变为优势就很简单了。

我们把特质变优势,也是把自己的兴趣变成事业。

在有书的社群里面有很多书友,通过共读学习把自己的意愿、兴趣变成了自己的事业,

卡卡之前做零售生意,但他一直想成为一个作家,加入有书之后,坚持每日分享,真的写出了自己的著作。

浅海是我们的书友和创作者,现在成为了百万粉的博主。

书友们的成功同时也印证了聚焦能力圈的重要性:同样的特质,同样的能力,如果承担一个合适的角色,就会游刃有余,承担不合适的角色可能就会举步维艰。

查理芒格和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中都有一个核心:只在能力圈投资。

巴菲特曾经错过了特斯拉,但是因为这不在他的认知范围,不是在他能力圈内的,他宁可错过。

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投出了可口可乐和苹果等世界巨头。

除了选好角色,我们也要选好场域,同样的特质在一个场域中格格不入,在另外一个场域中可以说如鱼得水。

宁高宁在他的一次演讲中分享了一个故事:有一个高管在运作中国区可口可乐业务时表现突出,以至于美国总部都求贤调任。

宁高宁也是惜才,并未放这位高管去美国。后来这位高管调去一个风格不同的企业,很快泯然众人。宁高宁十分愧疚,也意识到人需要在对的场域里才不会被耽误。

选对角色、选对场域,还要选好伙伴。

同样的特质你可能是一种人眼中的草,是另外一种人眼里的宝。

在选择生命伴侣或事业伙伴时,正确的选择可能会极大地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。

同时,我们自身也应致力于自我提升,以成就他人,实现共同成长。

把特质变为优势,让未来更确定的方法其实很简单,那就是终身成长。

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,唯有不断成长和学习,我们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。

可以想象,如果汉代的一位官员沉睡千年至清朝,他仅需稍作调整便能继续履行职责,因为在这千年间,社会变化甚微,他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依然适用。

然而,在当前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,我们的社会适应性也必须随之进化。

这张图刻画了有书用心构建的“终身成长引擎”。

为了保持终身成长,我们需要不断打破自我平衡,保持开放的心态,并持续学习,积极吸收外界的知识和经验。这样的过程有助于我们对抗人性中的熵增。

此外,在这不断变化的时代中,我们亦需磨砺心智。

所谓的“修心养性”,正是在培养我们内在的心智力量。

面对同样的外部世界,不同的心智模式会映射出截然不同的现实。不同的人在分析同样的一个现象、信息、场景时,也都是不一样的。

最理想的状态是发现并培养自己的热爱,将其转化为个人的专业优势,并通过不断强化这一优势来深化热爱。

这种因热爱而擅长,因擅长而更加热爱的正向循环,犹如不断加速的飞轮,复利层层累加,终会凝聚为成长中的宝贵财富。

在我刚才的分享中,已经出现了很多书名,在这里,我继续给大家分享几本书,帮助大家实现终身成长。

八年来路,不忘初心。有书的本质是一个共读、共学、共创的成长社群,或者说是一所共读共创的终身成长大学。

新的一年,在有书的陪伴下,希望大家可以找到自身优势,工作、生活地从容、笃定、美好。

参考文献:聚焦丨新时代全民阅读的新特点与新任务

相关阅读
热门推荐